丁宝桢杀安德海后的下场是什么?
2023-10-21 20:29:15所以,从顺治皇帝到多尔衮都颁布下苛刻法令,不许宦官专政,不许宦官出宫等法令,触犯之必将严惩。
此次,安德海就擅自出宫采办,不管他是不是受了慈禧的旨意,但他犯了清廷祖辈留下的“家法”,必当严惩法办。而安德海身首异处只是咎由自取。
其次,安德海在内宫里就嚣张跋扈,出了宫还敢在山东境内招摇过市,影响极为恶劣,不杀不足以平民愤。安德海在清廷后宫里称王称霸,惯了,一直在清廷宫廷丈着慈禧太后的宠信,搞一言堂,凡事自己说了算了。
还有一个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,他在北京公然取妻结婚,找了一个19岁的唱戏的小花旦,安德海一个太监连生理能力都没有,却违反常理,私自做出反常之事的这个事举,迅速在全国蔓延过来,造成不好的名声,身为山东巡抚的丁宝帧也要耳闻,对这种人,这种事情唾之以鼻。
这次,安德海来了山东境内,丁宝帧不想惹他,睁一眼,闭一眼,得过且过,心照不宣的让安德海采购这件事顺利过去就行了,没有想到安德海一路上的所做所为,人神共愤,使丁宝帧愤怒之极,丁宝帧心想,竟然这次来了山东境内,我的地界,那就别回去了,所以立即派人去擒拿安德海。
最后,安德海死于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,不知道做人留有余地。丁宝帧碍于安德海是慈禧太后的宠臣,一开始只想杀杀安德海的锐气,安德海服个罪,认个错,小以严惩一下,这个事情就可以草草了解,大家互相退让一步,皆大欢喜。
但是堂审五天,安德海拒不认罪,还和丁宝帧叫嚣,一方面叫丁宝帧这个封疆大吏下不了台,又一方面堂下那么多老百姓和同僚都在关注这个事情的结果,处理不好就是哗变,所以当务之急,就是快刀斩乱,所以丁宝帧果断将安德海就地正法。
所以看来安德海之死与自己的性格也是息息相关的。
为什么丁宝帧能够顶着来自慈禧太后的阻力和压力,强行将安德海就地正法,小编认为这是多方面原因造就的结果,和丁宝帧的为人也有很大关系,小编也试着总结了丁宝帧为什么能够顶住压力,敢杀安德海的原因。以下是我总结的原因:
首先,丁宝帧为官清廉,刚正不阿,嫉恶如仇,对于安德海这种祸国殃民的太监早已痛恨之极成大事者,必须得有大勇,丁宝帧做人果敢,为官正直,对于这安德海这种目无法纪的太监必加以严惩,以正视听。
在加上此时,外部外国势力横行,内部清廷腐败严重,丁宝帧这种“打虎”行为,也是为了匡扶正气,为举国上下开创先河,所以才会不顾任何阻力,对安德海处于极刑。
丁宝帧由于刚正不阿的性格作出这样的义举,使的满清重臣曾国
藩对丁宝帧刮目相看,佩服不已,对丁宝帧有语:
“豪杰士”。权阉安德海伏法。
清史稿也有语:
宝桢政尚威猛,至今言吏治者,常与沈葆桢并称,尤励清操。
这些都是对丁宝帧处理这件事情的高度评价。
其次,丁宝帧得到了同治皇帝和恭亲王奕訢的背后支持,腰杆硬了,所以敢于斩杀安德海。安德海由于站在慈禧的队伍里,得罪了许多权贵,尤其是同治皇帝和恭亲王奕诉都和安德海有过节。
同治皇帝是在内宫里没少安德海的气,所以这次让同治皇帝逮着机会了,那不得照死了整安德海这个宦官。
而恭亲王奕诉先前和慈禧太后是同盟,但到后面,慈禧太后想一家独大,搞一言堂,利用计谋下了恭亲王奕诉的权,而那次下权事件中,安德海充当的就是马前卒打手的角色,所以恭亲王奕诉不会让慈禧太后的走狗全身而退的,必将他就地正法,以报私仇。
所以这场简单的堂审上升为政治博弈,以同治帝和慈禧太后为“主角”的斗争,丁宝帧在这堂审上,据理力争,出具刑法考证,迫使安德海就范,伏法,这场政治斗争最终慈禧太后败下阵来,而安德海成了政治博弈下来的牺牲品。
最后,民心所向,丁宝帧有强大的民间舆论作为依靠。安德海的所作所为,早已引起举国上下震怒,尤其是见到安德海骄傲不逊样子的山东人民,更是对他痛恨无比。
所以丁宝帧正法安德海更多的是民意导向,在那么多双眼睛的注视下,杀安德海成了理所当然之事,连我们的老佛爷慈禧太后,这次也得顾及民意,眼看自己的宠臣被杀,却无可奈何。